核心提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图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瘀点、瘀斑,常伴发鼻腔及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原发免疫性和血栓性,主要与免疫、遗传、原发疾病等因素相关。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图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哪些症状?怎么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主要表现为皮肤和黏膜的瘀点、瘀斑,常伴发鼻腔及牙龈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分原发免疫性和血栓性,主要与免疫、遗传、原发疾病等因素相关。
症状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根据引起的原因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在临床上主要分为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般起病隐匿,多数较轻而局限,但易反复发生,可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淤点、紫癜、淤斑及外伤后止血不易等,鼻出血、牙龈出血亦很常见。严重内脏出血较少见,但月经过多较常见。可因感染等而骤然加重,出现广泛、严重的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部分可通过偶然的血常规检查发现血小板减少,无出血症状。还可伴随乏力、血栓形成倾向、失血性贫血等症状。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为15-50岁,女性多见。以皮肤黏膜和视网膜出血为主,严重者可发生内脏及脑出血。神经精神症状可表现为头痛、意识紊乱、淡漠、失语、惊厥视力障碍、谵妄和偏瘫等。当发生微血管病性溶血时可表现为皮肤、巩膜黄染,尿色加深。另外也可出现发热、蛋白尿、血尿和不同程度的肾功能损害。
病因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存在一定的差异,主要和免疫、遗传等因素相关。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由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介导,导致血小板过度破坏,或巨核细胞数量和质量异常,血小板生成不足,皮下毛细血管容易受外力作用破裂,难以止血,从而引起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由于血管性血友病因子裂解蛋白酶缺乏或活性降低所致。根据具体发病机制不同,可分为先天性与获得性,前者与遗传有关,后者主要继发于妊娠、药物、严重感染、肿瘤、造血干细胞移植等。
治疗
根据导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原因,需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首选治疗方法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急症患者可以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目前临床上较多使用TPO受体激动剂提高血小板数量。一线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使用二线治疗方案,比如使用CD20单抗美罗华等;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考虑进行脾切除手术。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浆置换为首选治疗,置换液应选用新鲜血浆或冷冻血浆。也可以使用糖皮质激素,大剂量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长春新碱、环孢素A、环磷酰胺、抗CD20单抗等,对获得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能有效。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