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找药品 药企品牌
早泄 皮肤补水 白癜风 雀斑 癫痫 高血压 肝硬化 青光眼 尿毒症 腹泻 腰肌劳损 预防肝癌 牙龈肿痛 改善哮喘 痛经 前列腺炎 广告

(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乙酰吉他霉素颗粒适用于哪些情况?用法用量怎样?

2023-10-22 16:04 来源:yezi
核心提示:(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乙酰吉他霉素颗粒适用于哪些情况?用法用量怎样?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作用,主要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乙酰吉他霉素颗粒适用于哪些情况?用法用量怎样?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起到抗菌作用,主要适用于革兰氏阳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适用于哪些情况?
 
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及表皮软组织感染。
 
用于治疗百日咳、猩红热、中耳炎。
 
怎么服用?
 
口服,饭前或饭后服用均可。
 
将本品倒入杯中,用适量温开水(40℃以下)冲泡,搅拌均匀后服用。
 
服用多少?(遵医嘱或按以下方法服用)
 
每袋1g,含乙酰吉他霉素0.1 g(10万单位)。
 
儿童,按体重一日25-50mg/kg,分3-4次服用,疗程7-10日。或参考以下方法服用,2岁以下儿童,一次1袋,一日3次;2-5岁儿童,一次1-2袋,一日4袋;5岁以上儿童,一次2-3袋,一日3袋。或遵医嘱。
 
忘记服药怎么办?
 
通常,在想起时就立即补服一剂。
 
若想起时已接近下一剂的服药时间,就忽略漏服剂量,按下一个预定剂量服用。
 
不可擅自加倍剂量或频繁服用。
 
误服误用怎么办?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不易触及处,一旦误服或服药过量应立即就医,接受对症及支持治疗。
 
服药前哪些情况需要告诉医生?
 
您是否对本品或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有过敏的情况。
 
是否存在肝功能不全。
 
如果您已怀孕、在备孕或正在哺乳,需告知医生。
 
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在服药期间就医时,告诉医生、药师及护士,您正在服用乙酰吉他霉素颗粒。
 
当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为时间依赖性药物,要按一定时间间隔给药,以保持体内药物浓度,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应用40℃以下温开水冲泡后服用。
 
服药期间若出现皮肤发红、皮疹等症状,应终止服用。
 
服药后需要注意什么?
 
服用乙酰吉他霉素颗粒期间宜定期检查肝功能。
 
不要将药物分享给他人使用。
 
哪些人不宜服用?
 
【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尚不明确。
 
【哺乳期女性】尚不明确。哺乳期妇女若必须用药,需暂停哺乳。
 
【儿童】应由医生指导,并在成人监护下服用。
 
【老年人】尚不明确。
 
【禁用人群】
 
对本品及其它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禁用。
 
【慎用人群】
 
肝功能不全者慎用。
 
与哪些药物合用需要注意?
 
尚不明确。
 
若您在服用本品期间需要使用其他药物(包括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一定要先经过医生允许。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
 
警告/注意:少数患者服用本品还可能会产生其他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以下相关症状或迹象时,需立即就医:
 
过敏反应:如严重的皮疹、荨麻疹、瘙痒、红肿、水疱或皮肤剥落、发烧、喘息、呼吸困难、吞咽或说话困难、声音异常嘶哑,或口、面、唇、舌肿胀。
 
肝脏问题的迹象:如尿色深、感觉疲倦、饱腹感、胃部不适或胃痛、大便色浅、呕吐、皮肤或眼睛发黄。
 
皮肤发红、皮疹。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咨询医生?
 
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胃部不适。
 
以上并未列举完全,若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同类药对比
 
乙酰吉他霉素颗粒与阿奇霉素颗粒均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但在价格、分类、适用人群等方面有所区别。
 
药品名称:乙酰吉他霉素颗粒
 
【适应证】用于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引起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及表皮软组织感染;用于治疗百日咳、猩红热、中耳炎。
 
【价格】12.24-18.36元(12袋/盒、18袋/盒)
 
【特点】为第一代、18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适用于儿童;通常每日服药3-4次,服药次数相对较多。
 
药品名称:阿奇霉素颗粒
 
【适应证】用于化脓性链球菌引起的咽炎及扁桃体炎;敏感菌所致的鼻窦炎、中耳炎、急性支气管炎及口腔脓肿;肺炎支原体所致的肺炎;敏感细菌引起的皮肤软组织感染;用于对青霉素、红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感染。
 
【价格】2.00-9.00元(6袋/盒)
 
【特点】为第二代、15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菌谱比乙酰吉他霉素更广,抗菌作用也更加明显;适用于成人及儿童;每日服药1次,服药更方便。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男性健康 健康导购
大家关注
最新热点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