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肠内营养粉剂)肠内营养粉剂用法用量?功效怎么样?肠内营养粉剂(AA)是一种肠内营养制剂,利于肝脏蛋白质合成、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并增强机体免疫力。
(肠内营养粉剂)肠内营养粉剂用法用量?功效怎么样?肠内营养粉剂(AA)是一种肠内营养制剂,利于肝脏蛋白质合成、改善和维持肠道黏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降低肠源性感染的发生率,改善并增强机体免疫力。
适用于哪些情况?
适用于重症代谢障碍及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补充,如短肠综合征、胰腺炎、白蛋白低下、慢性肾病、放射性肠炎、手术后患者。
适用于高能输液困难时的营养管理(大面积烧伤等)。
怎么使用?
口服或管饲给药,禁止静脉输注。
本品在室温下使用,打开前先摇匀,操作过程须注意卫生,以保证产品不受污染。
口服时与调味剂混合。
管饲时应在室温下应用,连续滴注。通过连续管饲或缓慢口服可达到患者理想的耐受程度,获得高输入量。
配制方法:将250ml水加入1袋本品,盖上盖子振荡20秒,静置5-10分钟后,颗粒均可溶解。大量配制溶液时,溶液应不超过容器的3/4,需要更长时间振荡溶液,如需要,可搅拌溶液。
用量是多少?(遵医嘱或按以下方法使用)
成人每日标准量为480-640g(1800-2400kcal)。另外,根据年龄、体重、症状相应增减。一般情况下,初次使用量约为一日量的1/8(60-80g),浓度约为1/2(0.5kcal/ml)。根据患者状态缓慢增加给药浓度和给药量,4-10天后达到标准剂量水平。
忘记用药怎么办?
如果忘记使用,请咨询医生处理措施。
误服误用怎么办?
药物应放在儿童无法触及处,一旦误服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若少量误服且无明显不适,可注意观察呼吸、心率及血压等情况,暂不需要紧急就医。
若大量误服或出现过敏等严重身体不适症状,应立即就医。
用药前哪些情况需要告诉医生?
如果您已怀孕、计划怀孕或正在哺乳,应告知医生,由医生评估是否使用本品。
对本药、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存在过敏的情况。
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在用药期间就医时,告诉医生、药师及护士,您正在使用此药。
未经医生确认,请勿开始、停止或改变本品剂量。
手术后特别是肠道的吸收能力低下的患者,术后第四天开始慎重给药。
配制好的配方在室温下贮藏请勿超过8小时,冰箱中(4℃-8℃)可保存48小时内用完。
因为可能存在维生素、电解质及微量元素的不足,因此必要时应补充。长期给药过程中有报告显示有硒缺乏症,可表现为心脏功能降低、指甲变白、肌力下降等。
经管给药的患者,给药浓度过大或给药速度过快,停止给药后会引起倾倒综合征样的低血糖,因此需注意给药浓度及给药速度。
用药后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您的症状没有好转甚至恶化,请咨询医生。
不要与他人分享您的药物,也不要服用任何其他人的药物。
如果您认为药物过量,请立即致电急救中心或立即就医。准备好讲述或展示用了什么、用了多少以及用的时间。
哪些人不宜使用?
【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用药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哺乳期女性】用药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儿童】10岁以下儿童慎用。
【老人】可用于老年患者。
【禁用人群】
对本品或其他成分过敏的患者禁用。
【慎用人群】
肠道完全梗阻者慎用。
有高血糖倾向的患者慎用。
肾衰未进行透析者慎用。
与哪些药物合用需要注意?
尚不明确。
若您在使用本品期间需要用其他药物(包括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一定要先经过医生允许。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
警告/注意:有些人在使用药物时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果您有以下迹象或症状,请立即就医:
过敏反应:伴有或不伴有发热的红肿、起泡或脱皮的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吞咽或说话困难;皮肤表面或舌头、喉咙肿胀。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咨询医生?
所有药物都可能引起副作用。然而,许多人没有副作用或只有轻微的副作用。如果这些副作用或任何其他副作用无法自行消退,请就医,咨询医生处理措施。
偶见腹胀、腹泻,可通过调整给药温度、浓度和速度改善。不能缓解者可暂停给药,待胃肠功能恢复后继续使用。
同类药对比
肠内营养粉剂(AA)及短肽型肠内营养剂均可用于补充人体所缺营养,但在适应证及价格上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药品名称:肠内营养粉剂(AA)
【适应证】用于补充营养。
【价格】85.40元左右。
【特点】本品用于重症代谢障碍及胃肠道功能障碍患者的营养补充,如短肠综合征、胰腺炎、白蛋白低下、慢性肾病、放射性肠炎、手术后患者。
药品名称:短肽型肠内营养剂
【适应证】用于补充营养。
【价格】68.42-85.00元。
【特点】本品胃肠道功能有损失,而不能或不愿进食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应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可用于糖尿病患者。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