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宝宝口腔内壁发白图片)宝宝口腔内壁发白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宝宝口腔内壁发白可能是口腔黏膜上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糜烂、溃疡样改变。手足口病、鹅口疮等疾病会引起宝宝口腔内壁发白的现象,需要针对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宝宝口腔内壁发白图片)宝宝口腔内壁发白是怎么回事?怎么处理?宝宝口腔内壁发白可能是口腔黏膜上有大小不等、深浅不一的糜烂、溃疡样改变。手足口病、鹅口疮等疾病会引起宝宝口腔内壁发白的现象,需要针对疾病进行相应的治疗。
症状
宝宝口腔内壁发白可能是手足口病、鹅口疮、疱疹性口腔炎等引起,但具体的症状存在一定差异: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发疹前宝宝会有不同程度的低热、头痛等前驱症状,1-3天后手、足、口部出现皮损。皮损初为红色斑疹,会很快发展为2-4mm大小的水疱,疱壁薄,疱液清亮,周围绕以红晕,水疱溃破后可形成灰白色糜烂面或浅溃疡。皮损可同时发生于手、足和口腔,通常以口腔受累最多见。
病因
宝宝患有鹅口疮时,口腔黏膜表面会覆盖白色乳凝块样小点或小片状物,可逐渐融合成大片且不易擦去,皮损周围无炎症反应,强行剥离后局部黏膜潮红、粗糙,可有溢血。口腔黏膜上的皮损一般不痛,并不会引起流涎,通常不影响宝宝吃奶,无全身症状。重症鹅口疮会使宝宝的全部口腔,均被白色斑膜覆盖,甚至可蔓延到咽、喉、食管、气管、肺等处,此时可能危及宝宝的生命。
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常好发于颊黏膜、齿龈、舌、唇内、唇红部及邻近口周皮肤。起病时会有发热症状,宝宝的体温可达38-40℃,1-2天后上述各部位口腔黏膜出现单个或成簇的小疱疹,直径约2mm,周围有红晕。皮损会迅速破溃并形成溃疡,表面有黄白色纤维素性分泌物覆盖,多个溃疡可融合成不规则的大溃疡,有时累及软腭、舌和咽部。由于疼痛剧烈,宝宝可表现拒食、流涎、烦躁,常因拒食啼哭才被发现。
病因
手足口病、鹅口疮、疱疹性口腔炎等可引起宝宝口腔内壁发白,具体原因如下:
手足口病
柯萨奇病毒A16型病毒为手足口病最常见的病原微生物,肠道病毒71型和其他柯萨奇病毒也可引起。手足口病具有一定的传染性,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亦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鹅口疮
鹅口疮为白念珠菌感染在口腔黏膜表面,而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鹅口疮多见于新生儿和婴幼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或类固醇激素的患儿,通常易患鹅口疮。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时污染的奶头和乳具而获得感染。
疱疹性口腔炎
疱疹性口腔炎为单纯疱疹病毒感染所致,多见于1-3岁婴幼儿,在公共场所容易传播,发病无明显季节差异。
治疗
宝宝口腔内壁发白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针对性的治疗。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以对症治疗为主,宝宝因手足口病出现口腔内壁发白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局部使用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西瓜霜等药物缓解不适。手足口病属于传染性疾病,应注意做好隔离、防护,避免交叉感染。
鹅口疮
宝宝此时一般不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日常应注意保持宝宝口腔,以及宝宝使用物品的清洁、卫生,可遵医嘱口服肠道微生态制剂,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抑制真菌生长,起到一定的治疗疾病的作用。
疱疹性口腔炎
应注意保持宝宝的口腔清洁,可适当多饮水,以微温或凉的流质食物为宜,避免刺激性食物。可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局部使用西瓜霜、锡类散等药物,缓解局部不适。宝宝存在继发性感染时,需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阿莫西林等抗感染药物进行治疗。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