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耳膜穿孔图片)耳膜穿孔有哪些表现?怎么治疗?耳膜穿孔主要是因为直接或间接外力损伤,或长期慢性炎症而引起,可导致听力下降,伴有流脓、眩晕等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耳膜穿孔图片)耳膜穿孔有哪些表现?怎么治疗?耳膜穿孔主要是因为直接或间接外力损伤,或长期慢性炎症而引起,可导致听力下降,伴有流脓、眩晕等症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症状
耳膜穿孔主要见于鼓膜外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其具体症状依据疾病类型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具体如下:
鼓膜外伤:主要是外力刺穿鼓膜,鼓膜穿孔后,突感耳痛、听力立即减退伴耳鸣,外耳道少量出血和耳内闷塞感。另外,压力伤如爆破声也可引起鼓膜穿孔,还可由于镫骨剧烈运动致内耳受损,出现眩晕、恶心及混合性耳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见鼓膜紧张部穿孔,大小不一,多为单发,穿孔缘周围常有溃疡和肉芽组织生长。主要的症状包括反复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等,如有肉芽组织生长脓液中可混有血迹。
病因
耳膜穿孔主要见于鼓膜外伤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两者的致病原因并不相同,具体如下:
鼓膜外伤:鼓膜位于外耳道深处,可因间接或直接的外力而致穿孔。可分为器械伤,如用火柴梗、牙签等挖耳刺伤鼓膜;医源性损伤,如取耵聍、外耳道异物等刺穿鼓膜;压力伤,如掌击耳部、爆破、炮震、放鞭炮、高台跳水及潜水等。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多因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为慢性,也可以因鼻腔、鼻窦及咽部的慢性疾病引起。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等。
治疗
应结合耳膜穿孔的原因,如鼓膜外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具体如下:
鼓膜外伤:绝大多数外伤性耳膜穿孔可自愈,穿孔愈合前,需要清除外耳道内存留的异物、血凝块和脓液等。期间避免感冒,避免用力擤鼻涕,以防来自鼻咽的感染,还禁止游泳或任何水液入耳。若有感染征象给予抗生素,一般不必应用。较大穿孔可在显微镜下无菌操作将翻入鼓室内的鼓膜残缘复位,表面贴无菌纸片可促进鼓膜愈合。穿孔不愈合者可择期行鼓膜修补术。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流脓停止耳内干燥后,鼓膜小的穿孔可自愈。穿孔不愈合应及时行鼓室成形术,彻底根治中耳慢性病变以保留或改善听力。在流脓期间,以局部用药为主,给予抗生素溶液或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混合液滴耳,如氧氟沙星滴耳液等。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