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怎么判断是不是乳腺炎图片)怎么判断是不是乳腺炎?怎么治疗?乳腺炎可结合相关症状初步判断,如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以及局部有肿块、疼痛。急性乳腺炎主要与各种原因导致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有关。慢性乳腺炎病因尚未明确。
(怎么判断是不是乳腺炎图片)怎么判断是不是乳腺炎?怎么治疗?乳腺炎可结合相关症状初步判断,如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以及局部有肿块、疼痛。急性乳腺炎主要与各种原因导致乳汁淤积,继发细菌感染有关。慢性乳腺炎病因尚未明确。
症状
乳腺炎分为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各自的症状有一定差别。
急性乳腺炎
患侧乳房会出现胀痛、红肿、发热症状,并存在压痛性肿块。一般在数日后可形成单房或多房性脓肿,表浅脓肿可向外破溃或破入乳管自乳头流出。
深部脓肿可缓慢向外破溃,也可向深部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常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和触痛。随着炎症发展,可有寒战、高热和脉搏加快等脓毒血症的表现。
慢性乳腺炎
具体可分为浆细胞性乳腺炎和肉芽肿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本病常见于绝经前后,病程较长,可反复发作。早期可有一侧或双侧乳头浆液性排液,有时在乳头或乳晕下形成边界不清的小结节。但如果是在病变发展时,局部可出现红、肿、痛等症状,并在乳晕周围或乳腺实质出现肿块,亦可出现皮肤粘连、乳头回缩、局部水肿以及腋下淋巴结肿大等征象,易误诊为乳腺癌。有时肿块逐步软化形成脓肿,穿破后形成久不愈合的瘘管。
肉芽肿性乳腺炎:与浆细胞性乳腺炎不同,其病变以乳腺小叶为中心,呈多灶分布,临床多见为形状不规则乳房肿块,伴或不伴有疼痛,可能与皮肤粘连,亦可出现乳房脓肿、破溃形成窦道,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很难鉴别,也容易误诊为乳腺癌。
病因
乳腺炎的病因需根据急性乳腺炎和慢性乳腺炎两种情况分析。
急性乳腺炎
除产后抵抗力下降外,还与以下因素有关:
乳汁淤积:当乳汁过多、婴儿吸乳过少或乳管不通畅时,都可造成乳汁淤积,淤积后乳汁的分解产物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有利于入侵细菌生长繁殖,形成急性乳腺炎。
细菌入侵:乳头破损或皲裂是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感染的主要途径。细菌也可直接侵入乳管,上行至腺小叶而致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是主要的致病菌。
慢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该病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其发病可能与自身免疫因素有关,引起导管梗阻、扩张,导管上皮萎缩,上皮细胞碎屑及脂质聚集在导管内,腐蚀管壁,引起导管周围炎症。
晚期导管内刺激性物质溢出管外引起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大部分患者可继发厌氧菌感染。故而也被称为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炎、闭塞性乳腺炎等,可能代表了该病的不同阶段。
肉芽肿性乳腺炎:一般认为肉芽肿性乳腺炎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与口服避孕药有关,可能与体内激素失衡导致异常乳汁分泌而积存在腺泡内,脂质分解后诱发自身免疫反应引起肉芽肿性炎症,形成肉芽肿性乳腺炎。
诊断
急性乳腺炎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可见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
诊断性穿刺:穿刺抽出脓液可确诊脓肿形成。
B超:可见液性暗区,提示脓肿形成,可通过B超了解脓肿的数目、部位和大小。
浆细胞性乳腺炎
B超:为确诊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可确定疾病分期,有助于确定治疗方案。
如肿块型的浆细胞性乳腺炎在乳腺B超下可表现为乳腺导管扩张、导管周围有囊性团块状回声,脓肿型则为不均匀的团块状脓肿样回声,瘘管型可见到部分或完全液化的脓肿样回声,伴瘘管形成。
穿刺病理学检查:穿刺镜检可见大量浆细胞浸润。
乳管镜检查:可见扩张的乳腺导管,导管内可见黄褐色豆腐渣样物质。
肉芽肿性乳腺炎
与浆细胞性乳腺炎很难鉴别,也容易被误诊为乳腺癌,确诊和鉴别诊断主要靠病理学检查,首选经皮活检,如空心针活检,也可用真空辅助切除活检。
治疗
急性乳腺炎
早期患侧乳腺应停止哺乳,同时用吸乳器吸出乳汁,用乳罩托起乳房,局部用热敷或鱼石脂软膏外敷,全身应用抗生素,或在炎症病灶四周进行注射。
已有脓肿形成时,则应及时切开引流。深部脓肿如果波动感不明显,可先用超声波定位,并用针头穿刺证实后再行引流。手术切口可循乳管方向作放射状切口,避免乳管损伤而引起乳瘘,如果有数个脓腔,则应分开脓腔间的间隔,充分引流,必要时作几个切口。
深部脓肿或乳腺后脓肿,可以在乳腺下皱褶处作弧形切口,在乳腺后间隙与胸肌筋膜间分离,直达脓腔。此种切口便于引流,不易损伤乳管。
慢性乳腺炎
浆细胞性乳腺炎:该病急性期应使用涵盖厌氧菌的广谱抗菌药物,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红霉素加甲硝唑,或者左氧氟沙星,脓肿形成时应参照急性乳腺炎进行引流。
炎症控制后应进行局部广泛切除,切除范围不应过小,否则容易复发。切除组织应常规送病理检查,以除外乳腺癌。
肉芽肿性乳腺炎:该病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多数早期可以给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合并急性炎症时可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对于肿块局限者可考虑手术切除。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