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脾经的准确位置图)脾经的准确位置?有什么作用?脾经全称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脾经首穴是隐白,循行经大趾、内踝、胫骨、膝、股、腹、胃,分散于舌根,末穴是大包,左右各21穴,共42穴。
(脾经的准确位置图)脾经的准确位置?有什么作用?脾经全称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补脾经可健脾胃、补气血,清热利湿,化痰止呕。脾经首穴是隐白,循行经大趾、内踝、胫骨、膝、股、腹、胃,分散于舌根,末穴是大包,左右各21穴,共42穴。
经络循行
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在内踝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管两旁,连舌本,散舌下。其胃部支脉向上再通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经相联接。
常用穴位
下面具体介绍脾经的几个常用穴位。
隐白穴
属井穴,在足趾,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
公孙穴
属络穴,在跖区,第1跖骨底的前下缘赤白肉际处。
商丘穴
属经穴,正坐垂足或仰卧位,在内踝前下方凹陷处。
三阴交穴
小腿内侧,当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穴
属合穴,小腿内侧,从膝关节往下摸,至胫骨内侧髁下方凹陷处。
血海穴
大腿内侧,膝盖骨内侧的上角向上面2寸处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地方即是血海穴。
作用功效
脾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病、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具体作用功效如下。
隐白穴
临床用于治疗腹胀、腹痛、便血、月经过多、崩漏、惊风、癔症、精神病、昏厥、失眠多梦等病症。
公孙穴
临床用于治疗胃痛、呕吐、饮食不化、肠鸣腹胀、腹痛、腹泻、痢疾、多饮、霍乱、水肿、心烦失眠、脚气等病症。
商丘穴
临床用于治疗腹胀、肠鸣、腹泻、便秘、饮食不化、咳嗽、黄疸、怠惰嗜卧、癫狂、痔疾、足踝痛等病症。
三阴交穴
临床用于治疗消化不良、月经不调、不孕、难产、遗精、阳痿、疝气、小便不利、心悸、失眠、高血压、湿疹、水肿等病症。
阴陵泉穴
临床用于治疗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喘逆、小便不利或失禁、阴茎痛、遗精、膝痛等病症。
血海穴
临床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崩漏、股内侧痛、皮肤湿疹等病症。
经脉分类
人体共有十二大经脉,分别为: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和足厥阴肝经。经脉运行正常对于疾病的治疗与康复起着重要作用,疏通调理经络可以起到治疗百病的效果,经络通畅,气血充足,就能保证身体阴阳平衡,抵御外邪。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