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网11月17日讯 受中央和城市居民对于环保要求不断攀升的今天,一、二线城市对原料药企已经越发“不耐烦”了。逐渐增加的环保成本、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等等负面因素,犹如大山一样压着原料药企业。而逐渐开始承接沿海等一、二线城市功能企业转移的三、四线城市,可以在各个方面给予原料药企广阔的发展空间。某种程度上看,原料药企与三、四线城市的这个姻缘貌似已经注定。 三、四线城市是省钱的“贤内助”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跃升到新的台阶的背景之下,我国沿海等地的一、二线城市的经济体量也逐渐成为“巨无霸”,例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甚至比得上某些国家的GDP总值,这是我国改革开发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是值得全体中国人值得骄傲的成绩。 但是,对于在一、二线城市中生存的原料药企而言,或许骄傲之余,也是有苦难言。一、二线城市经济体量的不断上升,也使得当地的土地成本、人力成本不断飙升。与之相比,三、四线城市却逐渐在原料药企心目中,成为十分适宜其生存的“洞天福地”。 三、四线城市多分布在我国中西部与东北地区,受“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国策的影响,这些城市也逐渐迸发出新的发展活力。在三、四线城市中,众多开发园区纷纷设立,城市规划也愈发合理,招商政策也频频出台,许多原本在一、二线城市的工业企业也逐渐开始搬迁至这些三、四线城市。 对于原料药企而言,三、四线城市首先能给予他们许多一、二线城市不能提供的便利,如相对较为便宜的土地。三、四线城市的城市化率一般而言不会太高,工业园区的规划相对一、二线城市较早的设置也比较科学,在土地租金、配套设施的建设上也能给予原料药企业更多的支持。 其次是人力成本优势。原料药企如果能够在三、四线城市立足,就能够本地消化一大批一线员工,而三、四线城市的平均工资也相对较低,能够为原料药企节省一大批的日常运营管理费用。 再者是最重要的环保成本减轻。一、二线城市由于自身城市定位和当地高收入居民、政府对于青山绿水的相对高要求,加上中央政府对于这些城市的关注,环保政策执行标准较高,临时检查也更加频发,原料药企压力很大。而三、四线城市人口相对稀疏,环境承载能力也较强,只要原料药企能够达到中央对于环保红线的要求,原料药企的环保成本也能大大降低。 三、四线城市是天生的“承接地” 除了上文提到的在压力方面,三、四线城市能给原料药企业“减负”之外,我们更应该看到三、四线城市在城市定位上与原料药企的“高度契合”。 在一、二线城市发展空间逐渐耗尽,城市工业规划用地愈发紧张的今天,除却高精尖产业,第二产业中的绝大多数工业已经不太适合在一、二线城市发展。朝阳产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第三产业等已经成为一、二线城市的名片,这些产业也能够撑起一、二线城市在全球城市群中的面子和里子。 与之相比,三、四线城市在这些火爆的朝阳产业面前与一、二线城市是完全没有竞争力的。一是相对而言,三、四线城市的教育产业相对落后,无法为这些产业提供优秀的人才;二是没那么优秀的城市服务功能,留不住这些在生活、教育、消费上要求较高的人才。 所以,三、四线城市在当今中国的定位非常清晰,就是作为一、二线城市的工业企业的战略承接地,尤其是原料药企。原料药企只要留住业务骨干和技术人才,在土地充裕的情况下,多多考虑员工福利,然后招收三、四线城市的当地人口作为一线工人,就可以完美复制搬迁之前的经营状况。而且,在当前中国交通网版图不断丰富的今天,也不存在很大的运输成本问题。 政府招商引资的“诱惑” 除此之外,我们选定原料药企的新福地,必须避免在一、二线城市遇到的那种“姥姥不疼、舅舅不爱”的局面。三、四线城市在“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和“东北振兴”等国策的影响下,当地政府的招商引资压力也十分巨大,每年考核一个地方政府的“政绩”的决定因素,就是该政府的经济发展增速。 而决定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增速,最直接也最快速的方法就是“招商引资”,企业的直接入驻和投资,能直接促进当地的经济总量上升,拉动城市建设产业的增长,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提高人均收入。这些系列影响,将会极大地加快三、四线城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在地方政府的“年报”上也能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所以,原料药企若是表露出搬迁到一个三、四线城市的想法,想必那些城市的招商引资官员会“蜂拥而至”,争先恐后地提出各种优惠政策欢迎原料药企到他们的地盘上投资兴业。当然,于公于私,原料药企迁移到三、四线城市都是一个三方互利的局面,一、二线城市松了一口气,三、四线城市争了一口气,原料药企也得以续了一口气。 总而言之,原料药企从一、二线城市中搬迁到三、四线城市,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原料药企谋求生存的必经之路。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原料药企只能顺应时代,赶上这波潮流,才能谋得进一步的生存空间。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