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适用于哪些情况?功效怎么样?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为肠内营养剂,可补充人体日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营养素,成分均为日常饮食中存在的营养素,其体内吸收代谢过程类似正常食物。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适用于哪些情况?功效怎么样?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为肠内营养剂,可补充人体日常生理功能所需的营养素,成分均为日常饮食中存在的营养素,其体内吸收代谢过程类似正常食物。
适用于哪些情况?
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吃足够数量的常规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主要用于:
一、代谢性胃肠道功能障碍:
胰腺炎;
肠道炎性疾病;
放射性肠炎和化疗;
肠癌;
短肠综合征;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二、危重疾病:
大面积烧伤;
创伤;
胀毒血症;
大手术后的恢复期。
三、营养不良患者的手术前喂养。
四、肠道准备本品能用于糖尿病患者。
怎么服用?
口服:打开前先摇匀,倒出处方剂量的药液后服用,服用后,紧闭瓶盖。
管道喂养:如瓶盖为皇冠盖,则先卸去皇冠盖,插上专用胶塞,插进输液导管:如瓶盖为输液瓶盖,则直接插进输液导管。连接前植入一根喂养管到胃、十二指肠或空肠上段部分,能量密度是1Kcal/ml,正常速度是100-125ml/h,开始时速度宜慢。
本品在室温下使用,打开前先摇匀,适应全浓度喂养者,本品不需要稀释,操作过程须谨慎,以保证产品的无菌。
服用多少?(遵医嘱或按以下方法服用)
口服或管道喂养,剂量根据患者的需要,由医生处方而定。
普通患者:每天给予2000Kcal用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求。
高代谢患者(烧伤,多发性创伤):每天可用到4000Kcal以适应机体对能量需求的增加。
初次胃肠道喂养的患者:初始剂量最好从1000Kcal开始,在2-3天内逐渐增加至需要量。
忘记服药怎么办?
如果漏服时间小于两次用药间隔的一半,可在想起后立即补服错过的剂量。
如果接近下一次服药的时间,可无需补服,下次服药时间按正常剂量服用。
切勿私自加量,以免服用过量,亦不可频繁服用。
误服误用怎么办?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不能触及的地方,以免误服,一旦误服可按以下方法处理:
若少量误服且无明显不适,可密切观察,暂不需要紧急就医。
若过量服用或出现严重胃肠道反应,应立即就医并对症治疗。
服药前哪些情况需要告诉医生?
如果您已怀孕、在备孕或处于哺乳期,需告诉医生。
如对本品、其他药物、食物或物质存在过敏的情况。
正在服用的所有药物(处方或非处方药、天然产品、维生素)和健康问题。
服药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在服药期间就医时,告诉医生、药师及护士,您正在服用此药。
本品不能经静脉滴注。
服药后需要注意什么?
如果按医生规定的剂量、方法服用足够的治疗周期,但病情未得到缓解,应及时就医咨询。
不要与他人分享您的药物,也不要服用任何其他人的药物。
如果您认为药物过量,请立即就医。
哪些人不宜服用?
【特殊人群】
【妊娠期女性】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哺乳期女性】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儿童】不适用于1岁以下婴儿和1-5岁儿童的单一营养来源。
【老人】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禁用人群】
对本品中任一成分过敏者禁用。
肠道梗阻患者禁用。
短肠综合征患者禁用。
药物治疗难以缓解的腹泻患者禁用。
半乳糖血症患者和对牛奶或大豆蛋白质敏感患者禁用。
与哪些药物合用需要注意?
不应将其他药物与本品相混合使用,以免本品因物理化学性质的改变而使稳定性发生变化。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立即就医?
警告/注意:少数患者服用本品可能会产生非常严重甚至致命的副作用。如果出现以下相关症状或迹象时,需立即就医:
过敏反应:可出现皮肤瘙痒、红肿、丘疹;喘息、胸闷、呼吸困难、吞咽或言语障碍;或口腔、面部、舌头、喉咙肿胀等。
出现哪些不良反应需咨询医生?
恶心、呕吐、食欲减退、腹泻。
以上并非可能发生的所有不良反应,若发生其他不良反应,请咨询医生。
同类药对比
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和肠内营养混悬液(SP)均为肠内营养剂,但在特点与价格上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药品名称:肠内营养混悬液(TPF-FOS)
【适应证】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吃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
【价格】67.80-95.00元。
【特点】明显改善胃肠道功能。
药品名称:肠内营养混悬液(SP)
【适应证】用于有胃肠道功能或部分胃肠道功能而不能或不愿吃足够数量的常规食物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肠内营养治疗的患者。
【价格】79.00-142.00元。
【特点】修复肠道屏障功能较好。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