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找药品 药企品牌
早泄 皮肤补水 白癜风 雀斑 癫痫 高血压 肝硬化 青光眼 尿毒症 腹泻 腰肌劳损 预防肝癌 牙龈肿痛 改善哮喘 痛经 前列腺炎 广告

(斑贴试验)斑贴试验检查目的?检查风险有哪些?

2023-10-19 10:31 来源:yezi
核心提示:(斑贴试验)斑贴试验检查目的?检查风险有哪些?斑贴试验为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可帮助患者发现过敏原。斑贴试验是使人体直接接触过敏原后,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肤反应了解过敏情况,是诊断IV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接触性过敏的标准方法,具有安全、简单、可靠的优点。

(斑贴试验)斑贴试验检查目的?检查风险有哪些?斑贴试验为过敏原检测的方法之一,可帮助患者发现过敏原。斑贴试验是使人体直接接触过敏原后,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皮肤反应了解过敏情况,是诊断IV型变态反应性疾病、接触性过敏的标准方法,具有安全、简单、可靠的优点。

检查目的
 
斑贴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寻找致敏原,找出致敏原因,从而对患者实施针对性治疗及预防。当患者在疑似接触性变态反应的情况下,出现持续的湿疹性皮疹;任何慢性皮炎,特别是累及手、足、面部或眼睑部位的慢性皮炎;病因不明的皮炎;既往已稳定的皮炎加重;或者出现特应性皮炎、淤积性皮炎、脂溢性皮炎、钱币状湿疹、干性湿疹、银屑病等症状时,行斑贴试验利于诊断。
 
检查风险
 
1.不良刺激反应:一般发生在使用非标准化的变应原或产品时。
 
2.致敏:指斑贴试验起初出现阴性反应,试验后10~20日时同一斑贴部位又出现迟发性阳性反应。
 
3.色素变化:斑贴试验较少出现局部的色素沉着和色素变浅。
 
4.皮肤潮红:皮肤潮红一般出现在强烈的阳性反应中,提前出现表明皮炎反应。
 
5.持续性反应:斑贴试验阳性反应可以持续数周,如钯四氯化物,可以引起持续性肉芽肿反应。
 
6.结痂瘢痕形成和坏死:较罕见,见于斑贴试验严重反应,包括过敏和特殊刺激,特别是搔抓后感染或者二重感染。
 
检查科室
 
皮肤科
 
检查费用
 
200~400元
 
检查前
 
检查准备
 
1.与医师详细沟通病史,明确是否需要行斑贴试验。
 
2.做好心理建设,保持良好的情绪,如有不适要立即告知医生。
 
3.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药物,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是否空腹
 
 
检查适应症
 
1.持续性或间断性面部、眼睑、耳部和会阴部湿疹的患者。
 
2.慢性湿疹治疗效果欠佳者。
 
3.内源性因素引起湿疹样改变,怀疑或有待排除接触性过敏原的人群。
 
检查禁忌
 
1.急性重度过敏反应期不宜行斑贴试验,可能加重病情。
 
2.对孕妇及产妇有害情况目前尚不清楚,一般建议推迟该项检查。
 
检查中
 
检查过程
 
优先选择上背部作为斑贴试验的位置,对于不适合背部斑贴试验的患者,上臂或者腿部也可以。以上背部为例:
 
1.患者取端坐位,背对医生,保持身体直立,医生将受试抗原贴在上背部脊柱两侧的正常皮肤上;
 
2.医生需去除斑试器的保护纸、将准备好的变应原受试物按顺序置于斑试器内,排列顺序从左至右、自上至下做好标记,用时可能稍长,患者需予以配合;
 
3.医生将加有受试物的斑试器胶带在试验部位从下向上贴平、贴牢,并用手掌轻压,以便排出空气,患者需在医生轻压时保持平稳坐姿。
 
不适反应
 
试验过程需48小时,患者可出现斑贴处皮肤瘙痒、灼热等不适症状,一般人群均可耐受,如有强烈不适感,请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
 
斑贴试验中患者需保持上身直立,尽量静止不动,以免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后
 
报告产出时间
 
通常2天后观察结果后出具报告,如高度怀疑对该变应原过敏而呈阴性者,在斑贴后第3天、第7天需进行重复观察,则出具报告的时间会相对延长。
 
注意事项
 
斑贴试验时需保持斑贴封闭2天,期间患者应注意避免洗澡、剧烈运动导致大量出汗,以防斑贴脱离,并避免日光照射、不可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影响检查结果。
 
检查报告解读
 
检查所见
 
观察患者斑贴处皮肤状况,得出诊断结果。
 
常见诊断
 
阴性、可疑阳性反应、弱阳性反应、强阳性反应、极强阳性反应。
 
表示正常的结果
 
斑贴处患者皮肤无反应,提示斑贴试验阴性。
 
表示异常的结果
 
斑贴试验阳性
 
异常结果描述:1.可疑阳性:试验处试验处皮肤仅有轻度红斑,为可疑反应(+);
 
2.弱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红斑、浸润、可有少量丘疹,为弱阳性反应(+);
 
3.强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红斑、浸润、丘疹、水疱,为强阳反应(++);
 
4.极强阳性:试验处皮肤出现明显红斑、浸润、融合性水疱,为极强反应(+++);试验处皮肤出现各种不同的皮损、大疱、坏死,为刺激反应(IR)。
 
异常结果的可能疾病: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
 
诊疗建议:避免接触相关变应原,比如主动避免接触阳性过敏原,如香水、乳液、手套、鞋子、工具和珠宝等,过敏症状严重时可配合抗过敏药物治疗。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男性健康 健康导购
大家关注
最新热点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