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找药品 药企品牌
早泄 皮肤补水 白癜风 雀斑 癫痫 高血压 肝硬化 青光眼 尿毒症 腹泻 腰肌劳损 预防肝癌 牙龈肿痛 改善哮喘 痛经 前列腺炎 广告

(趾骨)趾骨在什么位置?形态是怎样的?

2023-10-18 11:21 来源:yezi
核心提示:(趾骨)趾骨在什么位置?形态是怎样的?趾骨是组成脚趾的骨,趾骨共14块,其中拇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跖趾关节,可作轻微的屈、伸、收、展运动。

(趾骨)趾骨在什么位置?形态是怎样的?趾骨是组成脚趾的骨,趾骨共14块,其中拇趾为2节,其余各趾为3节,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跖趾关节,可作轻微的屈、伸、收、展运动。

位置
 
趾骨位于人的足部,每只足由14块长骨组成。趾骨与跖骨相接,而跖骨又与跗骨相连,共同构成足骨。
 
趾骨共14块,其中拇趾有2节,分为近节趾骨和远节趾骨,其余各趾为3节,分别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和远节趾骨。每节趾骨的近端为底,称为趾骨底;中间部为体,称为趾骨体;远端为滑车,称为趾骨滑车。拇趾骨粗壮,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往往与中节趾骨长合。
 
趾骨的主要功能为支持、参与足部运动,例如趾骨参与构成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作轻微的屈、伸、收、展运动。而由各趾相邻的两节趾骨的底与滑车构成的趾骨间关节,可作屈、伸运动。此外,趾骨还是一些肌腱附着点,所以在行走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趾骨作为骨性结构,其饮食养护着重于摄入足够多的含钙食物,如脱脂牛奶、奶制品、鱼、猪尾骨、黄豆、黑豆、浓绿蔬菜、海藻类等。因为钙对骨骼的形成、发育以及维护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趾骨与足部其他骨头承担机体的负重与行走,所以对该骨的健康要求较高,加之随着年龄增长,人体骨密度会逐渐降低,出现骨质疏松,所以需要科学合理补钙,避免出现因缺钙导致趾骨健康程度下降情况。
 
运动方面,可以通过做特定运动,例如脚趾屈伸运动,来增强趾骨灵活度。此外,可以选择一些常见运动,如跑步、打球、健身操等进行锻炼,锻炼强度因人而异,切忌一开始就高强度锻炼,容易损伤机体。而且运动时注意防护,避免受伤。
 
日常养护方面,需注意避免脚趾撞击硬物或被砸伤,减少受伤几率。在高强度运动或行走后,若足部有酸胀、疼痛等不适感,可以泡脚,促进脚趾部血液循环,达到放松的目的。泡脚后还可以对脚趾进行按摩,但按摩不宜太用力或持续时间过长。如果足部不适感有持续加重的趋势,建议及时就诊。
 
趾骨形态
 
1、正常趾骨
 
每只足的趾骨由14块长骨组成,其中拇趾有2节,其余四趾为3节,拇趾骨粗壮,其余趾骨细小,第5趾的远节趾骨甚小,往往与中节趾骨长合。
 
2、异常趾骨
 
趾骨畸形
 
多趾畸形:表现为重复的趾骨以及膨大畸形的跖骨头,根据重复趾的发育程度,又可分为发育完全的足趾,以及发育不完全的足趾,仅通过少量软组织相连。或者为完全重复的短小粗大的跖骨及足趾,以及正常的跖骨或膨大的跖骨头合并重复的足趾。
 
并趾畸形:多见于第四趾,且可能合并多趾畸形,表现为趾骨形态异常,即可能为趾骨头膨大。
 
巨趾畸形:呈现趾骨不同程度的体积增大,骨密度可较正常增加;当病变累及关节时,可见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甚至完全融合;畸形处可见明显异常增生的软组织影,也可见皮下大量增生的脂肪信号,可沿神经走行分布,部分表现为神经增粗,无异常血管影。
 
趾骨骨折
 
可见趾骨处有明显的骨折迹象,即骨性部分表现为横形或粉碎性状态,若为开放性骨折,还可见软组织、趾甲以及甲床受损。
 
趾间关节脱位
 
脱位多数发生于近节趾间关节,足趾远端向背侧移位,可见关节间隙表现为增宽。
 
趾骨肿瘤
 
内生软骨瘤多位于趾骨中段或近端,呈囊性膨胀,皮质变薄,边界硬化,可见斑点状、环形钙化,多无骨膜反应;骨样骨瘤显示骨质破坏及周围不同程度的骨质硬化,瘤巢中心可见钙化,周围骨髓和软组织可见水肿;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在跖趾骨多为中心性生长,呈分叶状,皮质膨胀不均,其内可见较粗大的骨性分隔或骨嵴,边缘有硬化,可有骨膜增生,钙化少见。
 
一旦趾骨受损或异常,可能会出现疼痛、畸形、运动能力受损等症状,具体如下:
 
疼痛
 
主要是由于直接、间接损伤趾骨周围的软组织,以及趾骨移位,导致血管、神经等受损,
 
从而出现疼痛、压痛、纵向冲击痛、肿胀瘀斑等症状。
 
畸形
 
肢体发育异常或趾骨严重移位受损可导致趾骨畸形,一般会出现并趾、多趾、巨趾等畸形形态。
 
运动能力受损
 
趾骨的主要功能为支持、参与足部运动。此外,趾骨还是一些肌腱附着点,所以在行走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趾骨出现病变,会导致运动能力受损,出现行走困难的表现。
 
行走困难
 
若为近侧趾骨受损,由于足的蚓状肌和骨间肌的牵拉,会使足趾呈爪状畸形,在跖面形成结节,给行走带来困难。
 
趾甲脱落
 
多见于开放性创伤,在趾骨受损的同时,常合并趾甲下血肿,严重时趾甲部分或完全脱落。
 
其他症状
 
例如足部局部质硬的隆起,足背肿胀,若病变靠近关节,还可引起关节肿胀及活动受限。
 
趾骨作为足骨的一部分,具有支持、参与组成关节,承重以及行走等功能,而影响趾骨健康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外力损伤
 
多因重物砸击或急迫奔走踢撞硬物,而导致趾骨受伤。砸击伤多为粉碎或纵裂骨折,踢碰则多为横形或斜形骨折。
 
先天性因素
 
例如异常增生的骨骼、脂肪等组织常分布于足部某一特定神经的支配区域,部分基因可促进神经过度生长,或者脂肪源性干细胞的增殖活性增强,且成骨和软骨分化能力增强,脂肪组织的异常增殖等,都有可能导致趾骨异常。
 
遗传因素
 
例如趾骨畸形,具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且可能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其发病率受基因表达多样性和外显率不同的影响。
 
继发因素
 
多由于其他部位的病变累及到趾骨区域,造成了趾骨病变,多继发于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
 
趾骨是否健康,一般可以通过是否发生损伤事件以及特异性症状进行自测,具体如下:
 
事件发生
 
即趾骨近期曾受到外力撞击或被高能量挤压,事件发生后,脚趾部位甚至整个足部都有程度不一的疼痛或压痛感,提示趾骨可能受损。
 
特异性症状
 
主要为脚趾处或者足部活动受限,行走困难,甚至是足背无缘由地肿胀,可能提示趾骨异常,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完善相应的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排除疾病。
 
临床上有关趾骨的检查,常以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为主,具体如下:
 
体格检查
 
通过视诊和触诊,可以判断足趾是否有畸形、肿胀、压痛以及骨擦音等表现。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摄前足的正位、侧位及斜位片,可以看到趾骨的大致形态,用于诊断是否有骨折,以及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若提示骨折,可见趾骨原有结构破坏,骨小梁结构紊乱、断裂,骨皮质断裂、隆起等,还可见骨折线,骨折块有无移位。
 
CT检查
 
CT检查检查相对X线检查更清晰,对于隐匿性病变,如趾骨骨折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MRI检查
 
主要用于检查足部的脂肪、血管等组织,以此来辅助诊断,以及明确病变原因。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男性健康 健康导购
大家关注
最新热点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