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食管和气管的位置关系)食管和气管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食管是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气管是后壁略平的圆筒型管状器官。气管与食管平行向下走形,位于颈部的正中间,其中气管位于食管前侧。
(食管和气管的位置关系)食管和气管在什么位置?有什么作用?食管是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气管是后壁略平的圆筒型管状器官。气管与食管平行向下走形,位于颈部的正中间,其中气管位于食管前侧。
位置
对于食管和气管,其位置特点不同。
食管
食管始于喉部后侧,贯穿胸部中央,从气管后侧经心脏后侧,穿过膈肌的食管裂孔连结至胃,是前后扁平的肌性管状器官,是消化管中最狭窄的部分,长约25cm。食管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平面与咽相接,下端约平第11胸椎体高度与胃的贲门连接。食管可分为颈部、胸部和腹部,颈部长约5cm,自食管起始端至平对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的一段,前面借疏松结缔组织附于气管后壁上;胸部最长,约18-20cm,位于胸骨颈静脉切迹平面至膈的食管裂孔之间;腹部最短,仅1-2cm,位于自食管裂孔至贲门部分。
气管
气管位于喉与气管杈之间,上接喉头,下接进入两肺的支气管。气管后侧对应人体颈椎和胸椎的位置,约为第7颈椎到第5胸椎的一段。气管与食管平行向下走形,位于食管前侧。气管长度约11-13cm,成年男、女性气管平均长度分别是10.31cm和9.71cm。
结构
在结构方面,食管和气管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食管
黏膜层:位于食管壁的内层,由上皮、固有膜和黏膜肌层组成。上皮位于黏膜表面;固有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位于基底膜与黏膜肌层之间;黏膜肌层由纵行平滑肌和细弹性纤维网组成,位于固有膜和黏膜下层之间。
黏膜下层:黏膜下层为厚的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内含食管腺,可分泌黏液经导管排入食管腔。黏膜和黏膜下层形成7-10条纵行皱襞,横切面呈星形。食物通过食管时,皱襞消失。
肌层:由较厚的外侧纵层及内侧环层组成。这种肌纤维的排列有利于食管蠕动收缩以及食管管腔内容物向胃传送。外侧纵行肌纤维在后方分开,绕至前方形成两条纵束,通过一腱形带附着于环状软骨的后面;纵行纤维与胃部纵行纤维相连接;内层环形肌纤维,上方与咽下缩肌,下方与胃斜形肌纤维相连。
纤维层:也称外层或外膜,由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组成,能在食物通过引起食管扩张时伸展开,在腹部,食管通过膈肌后被腹膜包绕。外层纤维穿入食管的肌肉壁围绕着肌束并与周围结缔组织相连续。外膜内含有血管、淋巴管、神经和弹性纤维网。
气管
气管起自环状软骨下缘(约平第6颈椎),向下至胸骨角平面(约平第4胸椎体下缘),分叉形成左、右主支气管,分叉处称气管杈。气管全长以胸廓上口为界,分为气管颈部和气管胸部。在气管杈的内面,有一矢状位向上凸出的半月状嵴称气管降嵴,略偏向左侧,是支气管镜检查时判断气管分叉的重要标志。
气管由黏膜、气管软骨、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构成,其中气管软骨由14-17个呈C形缺口向后的透明软骨环构成。气管软骨后壁缺口由气管的膜壁封闭,该膜壁由弹性纤维和平滑肌构成,这些平滑肌纤维又称气管肌。甲状腺峡多位于第2-4气管软骨环前方,气管切开术常在第3-5气管软骨环处施行。
功能
食管和气管的功能各不相同,需要根据情况进行分析。
食管
食管是人体重要器官,本身并没有任何消化作用,其主要功能是帮助运输食物进入胃部,补充机体能量。
食管会将食物从咽部运送到胃,这一功能是靠食管的蠕动完成。在蠕动运动的作用下,即使是躺着、倒立,甚至是在失重状态下,吃下的食物也不会出现逆流情况。此外,食管内侧的黏膜可以分泌黏液,使食物的通过更为流畅,但食管分泌的黏膜并不包含消化酶。
气管
气管的功能需与支气管协同才能完成,主要包括呼吸调节、清洁、防御性咳嗽反射、免疫等。
呼吸调节功能:气管、支气管是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通道,有调节呼吸的作用。吸气时,气管、支气管扩张,可刺激位于气管、支气管内平滑肌感受器,兴奋由迷走神经纤维传至延髓呼吸中枢,抑制吸气中枢,使吸气转为呼气。呼气时,气管、支气管缩小,对感受器的刺激减弱,减少了对吸气中枢的抑制,于是吸气中枢又逐渐处于兴奋状态,开始了又一次的呼吸周期。吸气时,由于气管、支气管管腔增宽、胸廓扩张与膈肌下降,呼吸道内压力低于外界压力,有利于气体吸入。反之呼气时,呼吸道内压力高于外界,可将气体排出。
清洁功能:呼吸道的清洁作用,有赖于气管、支气管内黏液与纤毛的协同作用。呼吸道黏液主要来源于气管、支气管黏膜中的黏液腺。正常情况下,黏液借纤毛的运动排出,仅少量湿润吸入的空气。黏液可湿润呼吸道黏膜,并维持黏膜层纤毛的正常运动,对细菌、机械性刺激与化学性损伤具有表面保护作用。
防御性咳嗽反射:在气管、支气管内壁黏膜下具有丰富的传入神经末梢,主要来自迷走神经。冷、热等机械性刺激,烟尘、刺激性气体等化学性刺激,均能刺激神经末梢而引起咳嗽反射,具有维持呼吸通畅的作用。
免疫功能:在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与抗感染有关的免疫球蛋白,如IgA、lgG、lgM与lgE等。呼吸道分泌物中的免疫球蛋白,一般以分泌性IgA为主,具有抑制细菌生长及中和毒素的作用,是呼吸道抗感染的主要免疫球蛋白。呼吸道分泌物中尚含有溶菌酶与补体,与分泌性lgA共同起溶菌作用。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