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脐茸图片)脐茸有哪些症状?怎么处理?脐茸为脐部樱红色息肉状凸起,常分泌少许无色无臭黏液,黏膜损伤后可出现血性分泌物。脐茸又称脐息肉,主要是由卵黄管退化时残留于脐部的肠黏膜异常增生所导致。
(脐茸图片)脐茸有哪些症状?怎么处理?脐茸为脐部樱红色息肉状凸起,常分泌少许无色无臭黏液,黏膜损伤后可出现血性分泌物。脐茸又称脐息肉,主要是由卵黄管退化时残留于脐部的肠黏膜异常增生所导致。
症状
脐茸外形呈樱红色、表面光滑、湿润的息肉样增生物,脐茸常分泌少量黏液,黏液多无色无臭。
由于息肉部位皮肤易出现损害,可分泌血性浆液,且破溃处不易结痂、好转,易引起局部感染,可出现新生儿发热、局部有脓性分泌物等症状。
病因
胚胎发育早期,卵黄囊与中原肠之间由卵黄管相连通,通常在胚胎发育的第2个月卵黄管可逐渐萎缩而消失,脐带中可存在少量残留组织,如果卵黄管退化不全,其远端残留于脐部的肠黏膜可异常增生,形成脐部肉芽组织,即脐茸。
治疗
如果脐茸存在感染情况需要用过氧化氢溶液或碘伏进行消毒,防止感染加重。较小的脐茸可通过电灼治疗,如果治疗无效或脐茸较大,可在婴儿6个月之后通过手术切除并缝合治疗。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