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判断红疮狼斑图片)怎么判断红疮狼斑?有哪些症状呢?红斑狼疮的发生可能与遗传、性激素、环境因素等有关,需要通过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等进行诊断。
症状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可分为盘状红斑狼疮、深在性红斑狼疮、冻疮样红斑狼疮。
盘状红斑狼疮:典型皮损为扁平或微隆起的附有黏着性鳞屑的盘状红斑或斑块,剥去鳞屑可见其下的角栓和扩大的毛囊口,皮损中央逐渐出现萎缩、色素减退,而周围多色素沉着。皮损常累及面部,特别是鼻背、面颊,亦可累及耳廓、唇部、头部,头皮受累可致永久性瘢痕性脱发。患者无自觉症状或有轻微瘙痒或灼热感,少数患者可有低热、乏力或关节痛等。
深在性红斑狼疮:又称狼疮性脂膜炎,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上臂、臀部和股部。皮损为皮下结节和斑块,表面皮肤正常或呈暗红色,消退后形成局部皮肤凹陷。少数患者可伴有低热、关节痛和乏力等全身症状。
冻疮样红斑狼疮:皮损多发生于寒冷而潮湿的环境,表现为鼻背耳廓、手足和膝肘部紫红色斑块。该型患者多数有光敏和雷诺现象。
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
多累及躯干上部的暴露部位,如面、颈、胸部、肩背和上肢等处。皮损主要表现为丘疹鳞屑型和环形红斑型两种形态。丘疹鳞屑型开始为小丘疹,渐扩大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红斑或斑块,上覆薄层非黏着性鳞屑,似银屑病样或糠疹样;环形红斑型则由小红斑或小丘疹逐渐扩大,中央消退,外周为轻度隆起浸润的环形或弧形水肿性红斑,红斑平滑或有少许鳞屑,环形红斑可融合成多环形或不规则形。皮损呈光敏性,愈后不留瘢痕,但多有色素改变,亦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系统性红斑狼疮
早期表现多种多样,器官受累并非一起出现。发热、关节痛和面部蝶形红斑是本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有时血液系统受累或肾炎也可成为本病的首发症状。
皮肤黏膜:面颊和鼻梁部出现水肿性蝶形红斑,日晒后常加重;四肢远端和甲周、指(趾)末端出现紫红色斑疹、瘀点、毛细血管扩张和指尖点状萎缩等血管炎样损害;口、鼻黏膜出现溃疡。其他尚可有雷诺现象、大疱、网状青斑、荨麻疹样血管炎、紫癜、皮下结节等非特异性损害。
指端紫红色斑疹图指端紫红色斑疹图
其他症状:患者可出现多个关节受累,关节肿痛,伴肌痛;75%的患者会出现肾脏受累,表现为肾炎和肾病综合征,出现水肿、蛋白尿等症状;部分患者累及心血管、呼吸系统、脑血管、消化道系统,可出现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咳嗽、抑郁、痴呆、呕血、便血等症状。
病因
红斑狼疮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性激素异常、环境及药物等其他因素因素有关。如该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发病者多见于育龄期女性,紫外线照射可使自身的免疫原性加强,从而诱发本病。此外,某些药物也可诱发本病,如甲基多巴、异烟肼等。
诊断
红斑狼疮可依据典型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学改变作出诊断。组织病理学检查可见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毛囊角栓、表皮萎缩、基底细胞液化变性、色素失禁等,真皮血管和附属器周围有灶性、有时甚至较密集的淋巴细胞浸润,胶原纤维间可有黏蛋白沉积,久之则炎症浸润减轻,基底膜增厚。
治疗
慢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常用的药物包括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常用的药物包括硫酸羟氯喹片、沙利度胺片等,病情严重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切勿过度劳累,避免日晒;系统性红斑狼疮症状较轻者,可使用硫酸羟氯喹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还可使用醋酸泼尼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上述药物治疗效果较差者,可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若为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使用人血丙种球蛋白进行辅助治疗。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