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师生共同在田间收割小麦的视频在网上吸引了网友的大量点赞。据悉,一年一度的“三夏”麦收工作是该校的传统,学生们收麦同时还带着科研任务。此次全校22个专业3391名大一学生将全部下地参与。学生表示,以前没有种过地,这次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一定要珍惜粮食。
14日,一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师生共同在田间收割小麦的视频在网上吸引了网友的大量点赞。据悉,一年一度的“三夏”麦收工作是该校的传统,学生们收麦同时还带着科研任务。此次全校22个专业3391名大一学生将全部下地参与。学生表示,以前没有种过地,这次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一定要珍惜粮食。
大部分网友认为此举值得赞赏,能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了解更接地气的真实种地知识,学以致用。不料,如此一个积极向上的视频却被网友解读为了“作秀”“被忽悠”。
该“热心”网友还进一步表示,“这老师有问题,给孩子发的工具就错了!”“不仅学生需要补课,校长、老师们得自己先补课,才能好好引导学生”。
还有不少网友还借机感叹起了“垮掉的一代”,表示自己从小学就开始收小麦了,“现在的孩子那哪是干活的样子!”
上述不明就里就来断章取义的网友都忽略掉了原视频很重要的一句话——“学生们收麦的同时还带着科研任务”。于是16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回应表示,此种收麦方式一是为了观察小麦根系,二是测量小麦的杆高及穗量,用于科学对照实验,部分网民有所误解。
对于这场闹剧,不少网友认为十分滑稽。“你收小麦是为了做面粉,人家收小麦是为了搞研究!”“真的是服了,烧煤的质疑火箭动力有问题,认真就输了!”
正如网友评论说道,“ 就没有农大学生不拔根就能研究的作物。 同时也没有不拔根就可以及格的田间试验课!”还有人拿袁老的试验田用机械收割的,实际上袁老收割小麦是测产,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学生把小麦连根拔起是研究作物生命周期,不同的目的,自然带来不同的方式。这本是一个如此自然的逻辑,却偏被有心人恶意解读为“年轻一代不懂农活”。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