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国家组织医用耗材联合采购平台发布《关于开展部分骨科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
据“通知”了解,在前期采集医疗机构采购数据的基础上,为进一步了解骨科类高值医用耗材市场状况,计划分批开展骨科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首批开展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
明确取得人工髋关节、人工膝关节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合法资质的医疗器械注册人参加本次信息采集工作。
为确保首批骨科类高值医用耗材产品信息采集工作顺利开展,将在天津陈塘科技商务区服务中心三楼多功能厅(天津市河西区洞庭路20号)召开信息采集工作沟通会,现场介绍工作流程及操作方法,每家企业最多可选派2名代表参加。
其实早在3月16日,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就发布消息,确定部分骨科高值医用耗材开展集采工作,填报范围就包括人工关节类、脊柱类、创伤类高值医用耗材,涉及品种高达7万多种。此项工作已然成为国家骨科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工作的重要依据。
大批巨头将被“杀价”!
参考第一轮国采结果,原均价为1.3万的冠脉支架直接降至700元,包括微创、乐普、美敦力、波士顿科学等多家知名械企,出现了多款“百元支架”,足可见第二轮国采的杀价力度绝对不可小觑!
据华招器械网数据显示,自2019年至2021年,全国部分地区骨科耗材降价明显,其中安徽降幅排名前三,关节类平均降幅达82%,脊柱类平均降幅达53%,江苏紧随其后。
2020年底,根据山东七市联盟带量采购结果显示,骨科创伤类产品(如:普通接骨板、锁定接骨板、髓内钉系统)均遭“骨折价”,最高降幅达94%,关节类产品平均降价86%,其中某置换人工髋关节,由原来9万2千元直降至4133元。
虽然这些骨科高值耗材已经开始大幅度降价,但是在国采面前,将再次面临被大幅“砍价”!
另外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0版)》数据显示,目前国内创伤市场国产化程度较高,市场规模约为75亿元,其中威高骨科、大博医疗、纳通集团、凯利泰骨科等企业市场占比规模较大,约为70%。
因技术壁垒较高,关节、脊柱类产品国产化程度较低。在关节板块,国产占比仅有27%,其中微创骨科、爱康医疗、春立正达、联合骨科等企业市场规模占比较大。在脊柱板块,仍由强生、美敦力等外资品牌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国产厂商市场份额为39%,其中包括大博医疗、凯利泰、三友等企业。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