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站在食品功能化的大“风口”上,市场开始从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东西中寻找灵感。2018年以来,中国市场开始出现一个高频词汇——药食同源。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药食同源”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保健食品市场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
站在食品功能化的大“风口”上,市场开始从老祖宗们流传下来的东西中寻找灵感。2018年以来,中国市场开始出现一个高频词汇——药食同源。中国社科院近日发布的“药食同源”研究结果显示,2013年以来,全国保健食品市场每年以14%的速度增长,目前,包括“药食同源”在内的产品产值已达3000亿元以上。同时社科院预计,“药食同源”食疗经济结构的调整,将于最近几年集中表现出来。
“土味药食”对标超级食物!如何突破“传统”成“爆款”保健品?
1“土味药食”对标“超级食物”
纵观现代食品市场我们会发现,在古老的“土味药食”背后,
保健品代理对标的其实是风靡全球的食品研发新趋势——超级食物(Superfood)。
中国的“药食同源”,欧美的超级食物,二者有异曲同工之妙,却也不尽相同。
从定义上说,超级食物是指a nutrient-rich food considered to be especially beneficial for health and well-being(一种极富营养有益且健康的食物)。
早在20世纪初一战时期,香蕉成为第一个定义为“超级食物”的产品被推向市场。如今,奇亚籽、藜麦、玛咖、牛油果、番茄等各种各样的超级食物已是遍地开花。
药食同源的定义是“既是药也是食物”,简言之就是食疗。
早在黄帝时期就有记载:“空腹食之为食物,患者食之为药物。”在中国最早作为药食同源被发现的是地黄作物。宋代《尔雅翼》记载“苄者,今之地黄。古以为菜,铏羹用之。”
截至目前,国家卫健委公布的药食同源共有101种。其中,2014新增15种药食同源,需要限定使用范围和剂量。
2枸杞,药食同源中的“爆款”
保温杯里泡枸杞——这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养生的标志。
枸杞药食同源的历史悠久,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被列为上品,是市场价值发挥的比较好的一个药食同源品。目前,市场上除了枸杞茶、枸杞粉、枸杞汁外,还有枸杞酒、枸杞籽油、枸杞多糖等多类消费品。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6年国内保健食品共有15528个批文,而进口保健食品共有746个批件。到2018年,中药保健食品被细分统计,已注册的中药保健食品中,含有枸杞的产品有1651个。
除了枸杞,红枣、枣、沙棘等药食同源也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应用。甚至连姜这种一直以调味品出现的药食同源成分,这几年也开始在食品市场活跃了
相关推荐:
然而,这些还不够。
在现有的101种药食同源中,大多是还处于待开发阶段,特别是在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的应用方面,可以说依然更是大有可为。
如何开发药食同源市场?不妨在功能食品的“红海”中,觅得一处药食同源专属的“一片蓝海”。
3“她”消费,拓展市场的重要方向
从目前欧美市场现状来看,超级食物的应用主要是面向女性以及素食主义者,而在女性群体中,表现地更为火热。
这一市场表现,与超级食物的功能属性息息相关。
超级食物中大都含有一定量的抗氧化剂、花青素、维生素C、黄酮类以及酚类等成分。还有一些超级食物中,含有多糖以及纤维素,可以有效阻脂或者增加饱腹感。这些功能可以很好地满足女性减肥、抗老、美容等核心需求。
相对而言,国内的药食同源产品,现阶段还没有没有明显的人群定位。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女性消费者对于功能性的追求明显大于男性。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消费者在境外保健品的销量中,很大一部分也是被年轻女性所消化的。因此从市场价值角度看。女性也是中国药食同源最值得关注的消费群体之一。
4抗衰老, 突破市场的“切入口”
通过抗衰老抓住“她消费”,无疑药食同源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切入口”。
“美丽事业”是人类的终身事业,抗衰老是这份美丽事业的重中之重。与此相关的还有另个流行概念:一个是抗氧化,一个是抗糖化。
从最早的维生素C,维生素E,到后来提取的β-胡萝卜素、茄红素,花青素,虾青素,黄酮等等。“抗氧化”成为功能食品的一个重要卖点。
葡萄籽(非药食同源)在抗氧化产品中,有相对比较好的应用。因为葡萄籽油富含的低聚花青素复合物以及维生素E,都属于强抗氧化剂。
与此相关的抗氧化产品,最初由欧美主力保健品商Swisse,Holland&Barrett以及Nature’s care 开发销售。后来,国内传统保健品企业纷纷跟进,汤臣倍健、同仁堂、修正等都推出了自己的产品。
但是,在各路厂商的操作下,葡萄籽开始在欧美声称其有抗癌功效,在经过一系列临床试验后引发的争论,使得葡萄籽原本有效的抗氧化性被埋没,也渐渐被蓝莓等后起之秀们所替代了。
事实上,药食同源也可以很好的与“抗氧化”关联。
枸杞中的酚类物质,也是一类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发酵后的枸杞液的抗氧化能力会更强,目前市场上中国枸杞类产品中,是否有能够从“氧化性”功能层面实现突破,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除此之外,人参中含有类黄酮,也有一定的抗氧化性。
抗糖化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国内的市场的抗糖化产品,依旧被法国的Biocyte和日本的POLA所把持,缺少本土研发的产品。
关于抗氧化,药食同源较好的发展空间。在国内,与此有关的各种研究已经展开。
在中国大陆,辽宁大学试图从山楂中寻找答案。台湾的中台科技大学,也试图从传统中草药中发现抗糖因子。
下一个防衰老爆款是否会出自药食同源,现在定论还为时过早。但可以肯定的是。但相对于普通功能成分,药食同源类产品有一个明显的优势——
作为有一定基础的中药材以及食材,不仅有古代文献的背书,还有现代医学的理论支持。从这一点,加大了它们”突破传统成爆款“的可能性!
事实上,在中国的药食同源中,具有“爆款”实力的
营养保健品不在少数。从首批中的山楂、白果、大枣,到后来第二批次新增的人参、姜黄、西红花等都具有不一样的功能性。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