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找药品 药企品牌
早泄 皮肤补水 白癜风 雀斑 癫痫 高血压 肝硬化 青光眼 尿毒症 腹泻 腰肌劳损 预防肝癌 牙龈肿痛 改善哮喘 痛经 前列腺炎 广告

(泉州著名的非遗项目)泉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泉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2023-03-30 11:08 来源:布洛芬
核心提示:(泉州著名的非遗项目)泉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泉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截至2022年8月,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

(泉州著名的非遗项目)泉州十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项目 泉州著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 ,泉州是全国唯一拥有联合国三大类非遗项目的城市,截至2022年8月,拥有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还拥有3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么,泉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哪些?小编为你盘点了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大代表项目,包括泉州南音、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北管、高甲戏、闽南民居营造技艺、木偶戏、闽台送王船、惠安石雕、德化瓷烧制技艺等泉州著名的非遗项目,一起来看看吧。

20230330110724
南音
 
南音,也称“弦管”“泉州南音”,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乐种之一,被誉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明珠”“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泉州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南音是两汉、晋唐和两宋等朝代一批批入闽的中原移民,把中原音乐文化带入泉州,与当地民间音乐相结合而形成的,体现了不同时期中华古乐南移的历史积存,是继承中国古代音乐遗存、保存盛唐血脉最多的古老乐种,是中国幸存的历经千年、内容丰富的口传文化遗产。南音曲目有器乐曲和声乐曲二千多首,蕴涵了晋清商乐、唐大曲、法曲、燕乐和佛教音乐及宋元明以来的词曲音乐、戏曲音乐等丰富的内容。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
 
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是福建沿海木船制造的一项重要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是古代中国人民在世界造船史上的一大发明,采用这种技艺制造的船舶,大大提高了船只抗沉性能,确保了航海安全,堪称中华绝活之一。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唐朝,主要以樟木、松木、杉木为材料,采用榫接、艌缝等核心技艺,使船体结构牢固,舱与舱之间互相独立,形成密封不透水的结构形式,确保船只在受损时仍能保持浮力,大大提高了航海的安全性。这项技艺为宋元时期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盛发挥了积极作用。
 
北管
 
北管是广泛流传于泉州市泉港区的一种丝竹音乐,堪称闽南民间音乐瑰宝,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泉州传统音乐类具有代表性的非遗项目。北管又名北曲、小曲、小调、曲仔,起源于清光绪初年,江淮一带的民间音乐随着海上运输船只、南下盐兵、淮河难民等进入泉州市泉港区,逐渐形成泉州北管音乐。泉州北管的音乐风格既保留江淮一带民歌的明朗幽雅,又加入闽南、莆仙音乐的柔婉秀丽,具有遒劲、朴实的个性,素有“天子传音”的誉称。这里既有南音、芗剧、高甲戏、木偶戏,又有莆仙戏等民间艺术形式。小编推荐泉州其他传统音乐类非遗项目:泉州古琴艺术、泉州道教音乐、安溪茶歌、闽南什音等。
 
高甲戏
 
高甲戏是闽南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又名弋甲戏、九角戏、大班、土班,流行于泉州、厦门等闽南地区和中国台湾地区,为福建五大剧种之一,是闽南地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也是泉州传统戏剧类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高甲戏形成于明末清初,起源于泉州,吸收徽剧、昆腔、弋阳腔和京剧的艺术因素,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闽南地方戏曲剧种高甲戏。高甲戏的剧目分为大气戏、绣房戏和丑旦戏三大类,以武戏、丑旦戏和公案戏居多。其角色有生、老生、旦、北、丑、杂等六门行当,表演艺术自成体系,尤其是女丑男扮更富特色,“女丑十八法”的表演程式以丑写美,达到了滑稽与崇高的和谐融合,影响广泛而深远。
 
闽南民居营造技艺
 
闽南民居建筑技艺是发源于泉州惠安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建筑技艺,是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营造技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与徽派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北京四合院传统营造技艺等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泉州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闽南民居是福建、台湾等地传统民居建筑形式,而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源于泉州,始于唐五代,与泉州的地理、气候条件及文化习俗等相结合,形成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凭借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底蕴,始终占据闽南文化圈古建筑技艺的主流。
 
木偶戏
 
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是福建省泉州市传统戏剧,是中国古代一种重要的传统戏剧形式,主要发祥地在泉州,也叫做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提线木偶戏的源起可追溯至唐末,历经千年不间断传承与积累,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特剧种音乐“傀儡调”,并且形成了一整套精巧成熟的操线功夫——“传统基本线规”和精美绝伦的偶头雕刻、偶像造型艺术与制作工艺。泉州傀儡戏,以其悠久的传承历史和丰厚的艺术积累,成为中国悬丝傀儡艺术的珍稀范本,为中国提线木偶艺术无可争议的代表。木偶戏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晋江南派布袋戏(掌中木偶戏)一起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
 
闽台送王船
 
送王船是广泛流传于中国闽南地区和马来西亚马六甲沿海地区禳灾祈安的民俗活动,是泉州等闽南人表达对海洋的敬畏和感恩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为世界级“非遗”项目,2020年中国与马来西亚联合申报的“送王船——有关人与海洋可持续联系的仪式及相关实践”项目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是泉州民俗类最具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泉郡富美宫“送王船”民俗历史源远流长,久负盛名,“送王船”仪式遵循迎王、造王船、竖灯篙、普度、送王船等程序,当焚化盛满祭品的王船,任凭王船在海上随风而去,仪俗结束,象征着祛除瘟疫、灾祸、邪祟,也传递着对先辈走向海洋的历史记忆。
 
惠安石雕
 
惠安石雕是以硬质的青石料为主要原料的传统雕刻艺术,主要流传在福建省泉州地区的惠安县,有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是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和闽南文化的瑰宝,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惠安石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技艺巧夺天工,久负盛名,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瑰宝,素有“中华一绝”之美称。作为南派石雕艺术的代表,惠安石雕影响了中国石雕艺术的半壁江山,在国内,与曲阳石雕齐名,“南有惠安,北有曲阳”之说在石雕界广为流行。惠安石雕含碑石加工、环境园林雕塑、建筑构件、工艺雕刻、实用器皿五大系列,具体表现形态为圆雕、浮雕、线雕、沉雕、影雕和透雕、微雕、组合雕等八大类上千个品种,主要为实用型艺术品。
 
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工艺美术精品,始于唐,盛于宋,历史悠久,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以其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闻名于世,是南方花灯的代表,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泉州著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泉州花灯门类繁多,而以独有的刻纸、针刺工艺和料丝镶装技艺而有别于全国各地的花灯,一盏花灯之上可赏见雕刻、绘画、书法、造型、配色、漂染等多种工艺,极具历史、文化研究价值和审美、实用价值。如今,每逢元宵佳节,泉州满街精灯荟萃,争奇斗艳,元宵节催生了泉州花灯,泉州花灯点红了元宵夜。
 
德化瓷烧制技艺
 
德化陶瓷,是福建德化的传统瓷雕塑烧制技艺之一,其烧制技艺精细巧妙,取材广泛,工艺精巧纤秀、造型逼真,在刻花、浮雕装饰上,工艺美与材质美相融合,呈现出名窑气质,尤其是白瓷制品浓淡分明、层次丰富、釉色乳白如凝脂,透光度极好。德化陶瓷与丝、茶并誉于世界,有“中国白”“东方艺术珍宝”之称,享有世界艺术瑰宝的崇高地位,还与建白瓷、高白瓷一道被誉为现代中国瓷坛的“三朵金花”。德化瓷的制作兴于唐宋,盛于明清,技艺独特,至今传承未断,是民窑瓷塑的杰出代表。而德化瓷烧制技艺于2006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泉州传统技艺类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男性健康 健康导购
大家关注
最新热点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