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找药品 药企品牌
早泄 皮肤补水 白癜风 雀斑 癫痫 高血压 肝硬化 青光眼 尿毒症 腹泻 腰肌劳损 预防肝癌 牙龈肿痛 改善哮喘 痛经 前列腺炎 广告

家长请注意!人贩子也有"潜规则" 这几类孩子会被“盯上”

2023-03-20 20:37 来源:温酒醉人
核心提示:家长请注意!人贩子也有"潜规则"?拐卖儿童的现象从未有过停歇,每年都有很高的数量发生,被拐去的孩子,即便是找到也可能面目全非了,甚至不愿意认亲人。

家长请注意!人贩子也有"潜规则"?拐卖儿童的现象从未有过停歇,每年都有很高的数量发生,被拐去的孩子,即便是找到也可能面目全非了,甚至不愿意认亲人。
现实社会至今有庞大数量的儿童处于被拐卖下落不明的状态。
 
家长们一定要提高警惕意识,看护好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安全防范意识,不要以为自己的孩子不会可能遭遇这种情况哦。
 
曾经在一次央视的防拐卖的电视节目中,一位人贩子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拐卖的孩子并不是随机的,孩子身上的一些特征往往是人贩子关注的重点。
 
换句话来说,有四种孩子更容易成为人贩子的目标,家长最好提前避免。
 
1.安全意识薄弱的孩子
 
人贩子会用零食、玩具,甚至是可爱的小动物来引诱孩子,孩子安全意识薄弱,就很容易上当受骗。虽然这个套路已经很老套了,但还是有不少孩子容易上当,不管是家境贫穷的孩子还是富裕的孩子,都会"上钩"
 
2.独自外出的孩子
 
有些住的偏僻的孩子,喜欢在独自外玩耍,加上路过人少,人贩子容易得手,孩子反抗弱,大多数来不及求救。
 
3.老人带着的孩子
 
随着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年轻人生完孩子之后不得不赶快回去工作,所以很多家庭孩子都是由老人来带,但老人毕竟年龄大了,身体可能没有那么好,行动也不像年轻人那样利索,当带着孩子去外面玩时,就更容易被人贩子盯上,而且老年人本来就属于弱势群体,根本无法与狡猾的人贩子周旋,如果真的遇上人贩子,基本上是没有胜利的希望的。
 
4.爱乱跑的孩子
 
商场,车站,医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是儿童被拐的高发区,这其中爱乱跑的孩子被拐的概率是最高的,有的孩子很调皮,会不住的乱跑,如果家长一个没注意,孩子可能就不知道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在人多的地方找孩子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当家长带孩子外出时,一定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保证孩子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
 
不想让孩子受到伤害,家长不妨提前做好几种训练,很管用
 
训练一:场景、故事化教育
 
不要给陌生人开门,这句话每位妈妈都会重复许多次,可孩子们却是扭头就忘。
 
如果妈妈把骗子惯用的手段,用游戏的方式和孩子互动,或是用生动的故事讲给孩子,多听、多演练几次,孩子便会牢牢记住,才不容易被套路。
 
训练二:防走丢工具不能少
 
我们很容易得到防止孩子丢失的装备,例如儿童防走失绳,防走失背包,和有定位功能的电话手表等等。
 
我们都是普通的人,无法做到万无一失,当孩子因为好动而突然跑开,家长自己看看手机、消费后付款,商场人太多时,都很容易造成孩子走失的情况。这时,防走失的装备就可以派上用场,帮助我们更快找到孩子所在的位置。
 
训练三:注意生活细节
 
平日里,家长要教育孩子记住父母的姓名和电话,自己家的位置。孩子出门时要让他紧跟着自己,并且尽量给孩子穿颜色鲜艳的衣服。最重要的是,家长在带小孩的时候,千万不要自顾自的玩手机。看好孩子,是为人父母不可推卸的责任。
 
孩子在成长道路上危险重重,当孩子被拐走的那一刻,就是家破人亡的时候,孩子一旦丢失,基本都是团员无望。作为父母,我们该怎样让我们的孩子远离人贩子的魔爪?
 
你以为安全教育太早?犯罪分子可不会顾虑孩子太小。安全教育必须从娃娃抓起!
 
给孩子从小培养安全意识,教会他们防拐防骗防侵害,即使家长不在身边,他们也可以做自己的“守护神”!!!
 
这套绘本一共分为六本,分别是《不跟陌生人走》、《不随便吃别人的东西》、《不让自己上当》、《不要随便亲我》、《不要随便摸我》、《不要随便欺负我》。
 
这套书每一本都有若干个故事,每个故事围绕一个自我保护主题,通过小主人公的危险经历和化解危险的方法,让孩子从中得到启发,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学会保护自己。
 
可以帮助孩子了解,深刻意识到以下问题:
 
①帮助孩子了解人贩子拐骗儿童常用的手段和方法
 
②学习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向什么人求助的正确方式
 
③让孩子了解自己的身体,哪些是不能让别人触摸的隐私部位
 
④帮助孩子了解如何保护自己的身体
 
在这样的绘本阅读中,孩子就会知道爱自己,从学会说“不”开始。通过孩子们玩耍时发生的故事,要让孩子牢牢记住:任何时候都不能跟陌生人走,不能拿陌生人给的食物、玩具等,也不能轻易相信陌生人的话。在公共场所,要提高警惕,建立自我保护的意识。
 
我们想要让孩子懂得保护自己,就要先教她认识自己、学会如何与人相处,让她面对陌生人时提高警惕,学会拒绝无理要求。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男性健康 健康导购
大家关注
最新热点一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