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由于上周末的一份公司内部文件被公开,引发了公众对其中措辞的广泛质疑,让维他奶国际(00345.HK)陷入困境。虽然维他奶在周末接连发2份公告试图挽回局面
由于上周末的一份公司内部文件被公开,引发了公众对其中措辞的广泛质疑,让维他奶国际(00345.HK)陷入困境。
虽然维他奶在周末接连发2份公告试图挽回局面,但依然难阻今日(7月5日)股价大跌。截至记者发稿时,维他奶国际股价下跌超14%。
5日盘前,维他奶股价为26.1港元,下跌11.22%,开盘后,股价继续一路下挫,截至记者发稿时,维他奶股价为25.1港元,下跌14.63%。
7月2日,一份网传维他奶国际内部文件称,香港袭警事件男子系该公司员工,文中还称其为不幸逝世等,这类言辞引发了舆论极大不满。
7月3日,维他奶国际曾发布两份声明,第二份声明中称,网络上所流传内部员工信函并没有经过维他奶集团的官方批复和发布,而是一位员工私下撰写并在内部转发,未经授权,也没有遵从集团的内部审批流程,并称网上流传文件所使用的措辞极为不当,正在调查该事件并保留追究该名员工法律责任的权利。
不过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记者看到,维他奶国际的这一说法并未取得大众的认可,认为其缺乏诚意。而维他奶在内地的代言人龚俊、任嘉伦也先后宣布,终止与“维他奶”品牌的一切合作。
7月4日,有维他奶内部人员向第一财经记者表示,目前这一事件是由香港总部在负责处理,公司内部除了现有的两份声明外,也没有提供更多的解释。不过记者5日上午致电维他奶香港媒体负责人,但电话一直未能接通。
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告诉第一财经记者,维他奶国际股价的表现,或是市场对维他奶未来业绩的担忧,维他奶的主要市场依然在中国内地。
今年6月,维他奶国际刚刚公布了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财年报告,业务收入为75.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62.2亿元,其中中国内地业务收入为50.1亿港元,约合人民币41.4亿元,同比增长11%,也是维他奶多个市场中所占份额最大、增长最快的市场。
在过去5个财年中,中国内地市场的收入一直占维他奶总收入的半壁江山,而且占比不断提升,到2021年这一占比已经达到66.6%。而从整体业绩增长上看,近2个财年来,维他奶的业绩增长正在陷入停滞,上一财年维他奶收入为72.4亿港元,下滑了3.9%。
财报显示,维他奶计划2021年将继续推动各增长模式,并在中国内地陆市场进行地域扩张,包括通过新营销活动提高主要销售渠道的业绩、扩张全国销售渠道,以及创新核心产品组合等。
不过在朱丹蓬看来,2019年之前,维他奶在内地的业务增长尚可,近两年业绩萎缩,有疫情等因素影响,但也有维他奶自身战略的问题。按照饮料行业的习惯,多在销地附近建厂,但当时维他奶并没有足够重视长江以北市场的开拓,从而错过了全国化扩张的机会,而这一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将对维他奶在内地市场未来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7月1日,中国香港一名警员在铜锣湾遇袭受重伤,疑凶自杀送院抢救后不治身亡。
员工袭警后自杀身亡,通告里却称“不幸逝世”。维他奶国际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则通告,引发公众强烈抗议。
虽然,维他奶在7月3日发布集团声明,表示网 传“慰问袭警员工”的内部文件内容极其不当,承认该内容由旗下员工撰写并在内部转发,但未经过集团官方批复和发布。不过,对于此声明,公众并不买账。
此事一出迅速在网络上发酵,网友表示“谨防投毒!禁止内地销售!”。
公众对维他奶的抵制,使维他奶占比超六成的业务或面临巨大不确定性。
据资料显示,维他奶国际去年该公司录得收入75.2亿港元,其中50.08亿港元由中国大陆贡献,占比达66.6%,且中国内地业务收入增长11%,由此带动集团业务收入增长4%。
根据海关总署发布的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显示,今年以来,维他奶旗下饮料已多次被海关拒绝入境。
另外,据海关总署发布全国未准入境食品化妆品信息数据统计,维他奶国际去年共11批次被拒入境,原因包括超范围使用营养强化剂及标签不合格。
此外,涉及维他奶的事件发生次日即7月2日,维他奶在内地的代言人龚俊、任嘉伦也接连宣布,即日起终止与“维他奶”品牌的一切合作。
受消息影响,维他奶国际早盘开盘大跌11%,截至发稿,跌幅扩大至14.80%,报价25.00。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