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医生 找医院 查疾病 症状自查 找药品 药企品牌
早泄 皮肤补水 白癜风 雀斑 癫痫 高血压 肝硬化 青光眼 尿毒症 腹泻 腰肌劳损 预防肝癌 牙龈肿痛 改善哮喘 痛经 前列腺炎 广告

年级轻轻已经踏上养生保健之路?90后养生焦虑推动保健品产业新一波的崛起

2019-10-26 11:00 来源:金桔
核心提示:近日,最高检重点整治"电商平台非法代购保健品",让新药招商网关注到了微信好友里的保健品代购,从中我们发现这些代购主力推荐购买褪黑素和抗老的抗糖丸等保健品。就现在社会上的人群来讲,中老年已经不是保健品行业的主要针对群体,相反是现在社会经济压力大的90后成为购买主力军。

近日,最高检重点整治"电商平台非法代购保健品",让新药招商网关注到了微信好友里的保健品代购,从中我们发现这些代购主力推荐购买褪黑素和抗老的抗糖丸等保健品。就现在社会上的人群来讲,中老年已经不是保健品行业的主要针对群体,相反是现在社会经济压力大的90后成为购买主力军。

 
仔细观察身边不到30岁、风华正茂的青壮年,你会发现他们有的已经陷入了深深的养生焦虑。泡枸杞喝,买各种美容仪,买保健食品,90后的养生焦虑已经推动了保健品产业的新一波崛起。
 
实际上,困扰90后的远不止脱发、抗糖、补血补气。前不久,微博上了热搜的“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让不少年轻人找到了组织,“原来不止我一个人不敢看体检报告”几乎成了每个90后的共同心声。不敢体检,体检后不敢看报告,这实际是90后对自己身体状况的不自信,也说明大家认同:生活不规律,身体亚健康。
 
有调查指出,90后的养生焦虑一方面来自于90后步入职场,一方面作为独生子女,危机感也比其他群体要更强。从人口普查的数据来看,目前我国的90后总人数为1.88亿人,占总人口的14.1%。在2017年,1999年的最后一批90后已经成年,并且大多数步入了职场。随着90后越来越多地担负起工作、生活的重担,他们承受的压力也会更大,而且他们多数为独生子女,由此产生的“抗衰老”消费需求也就更多。
 
而丁香园发布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指出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各个年龄层的人群中,90后对自己的健康评分竟是最低。这也难怪年轻人开始购买保健品,成为消费主力。
 
年级轻轻已经踏上养生保健之路?90后养生焦虑推动保健品产业新一波的崛起
 
▍保健品细分年轻市场
 
既然年轻人购买力强,那么干脆好好赚年轻人的钱吧。保健品行业精于此道,各保健品公司开始细分年轻市场,研发针对年轻人养生焦虑的产品。
 
保健品公司早在2015年就嗅到了苗头,或者说,开始布局。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成功带动了国外保健品的销售,尤其是年轻女性消费者,成为主力买手。
 
数据显示,2015年度,保健品中增速最快的酵素类、膳食纤维、葡萄籽提取物等,都是年轻女性消费者贡献的销售额。中国保健协会预测,中国膳食营养补充剂市场规模未来10年内将以10%的年均增速增长,有望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膳食补充剂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年轻消费者在保健品方面的需求与中老年人存在明显差异,年轻人更讲求科学,也更注重营养品的补给效率。而年轻人的消费习惯与老年人也大不相同,年轻人将保健品视作为生活方式而不仅仅是产品,年轻人在设计、理念方面也更加挑剔。“保健品牌在渠道铺设、人群定位以及与消费者的互动上都与传统的保健品营销方式存在明显的差别。”该业内人士介绍。
 
从代言人的变化也可以看出保健品公司想方设法捆绑住年轻消费群体,从中老年影星迅速改为青年演员或网络红人便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比如美国老牌保健品自然之宝2013~2015年间先后启用了金秀贤和汤唯作为其品牌和产品代言人,金秀贤的广告一上线,年轻女粉丝就停不下地买买买。
 
以往,保健品会选择电视购物平台投放广告,现在更倾向于网络平台,不管是微博微信还是其他社交平台,保健品的广告越来越多,网红们也是不遗余力为保健品代言,打造一波又一波爆款产品。
 
 年级轻轻已经踏上养生保健之路?90后养生焦虑推动保健品产业新一波的崛起-医药网
 
▍商机背后的营销乱象
 
综艺节目《我家那闺女》里,吴昕对着镜头吞下了五种保健品,据称,她到哪都要带着药盒,一天吃两次保健品。养生恐慌不仅仅是普通人有,明星也有,这种恐慌背后的商机有多大自然不言而喻,但商家背后的乱象,也是不容小觑。
 
比如前段时间网络上火了一把的褪黑素,查一下褪黑素的功效,百度百科里写着:“延缓衰老,改善睡眠。”而对于此保健品的副作用却只字未提。可这两种功效,也存有不少疑问,失眠是一种病症,治病当用药,褪黑素作为保健品,不是药品,如何治疗失眠?最近有媒体报道,褪黑素的副作用不容忽视。
 
医药招商在线了解,长期大剂量服用褪黑素会造成低体温、释放过多泌乳激素导致不孕,还有降低男性生理欲望的副作用。有医生指出,相比现代新型治疗失眠药物,全球范围的医院对褪黑素的使用是慎用模式。实际上,除美国把褪黑素视为保健食品外,加拿大、英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等绝大多数国家(地区)均对褪黑素的使用持谨慎态度。
 
夸大功效却不提副作用,除了褪黑素营销乱象以外,另外一款网红产品——抗糖丸,也引起关注。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不论海内外,从明星到网红再到普通人,掀起了一阵“抗糖风”。不喝奶茶不吃糖这种行为还算能理解,但外涂抗糖护肤品,内服抗糖丸、口服液就真的让人看不懂了,特别是日本一款网红AG抗糖系列,动辄上千元还经常缺货。
 
类似的保健品层出不穷,前有神奇的胶原蛋白,后有无所不能氨基酸,现在抗糖神药引来各路明星代言,小视频广告扑面而来,不得不感叹,这届年轻人的养生本金真好赚。
 
当然了,这种收割智商税的营销手段被专家辟谣了。专家指出:“保健品不是药品,更不能过量服用保健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和工作劳逸结合,才能真正保持年轻态。”
 
推荐阅读:儿童保健品市场乱象纵横 市场监管需要更严格

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zhuoyunkang2023@163.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男性健康 健康导购
大家关注
最新热点一周热点